最近在研究一些運動用品的設計
更深刻的體會到:
身為一個設計人員,不應該只考慮產品本身
無論是在學校就一直強調的「製程」、「工法」…
乃至於原物料的採買、搭配、運用,都是一門很大的學問
甚至包含行銷與話題性都應該要考慮到
先看NIKE這系列的鞋,後面我們會講到一些細節
尤其台灣普遍都是中小企業
資源有限的狀況下,如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,製造行銷話題?
以小公司來說,採購量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國際品牌相比
這時候如何運用小企業的靈活性就很重要了!
回到上面這張圖
NIKE是國際級的大公司應該沒有人會否認
但在國際商業市場上,NIKE這種公司根本算是小蝦米一隻…
所以以規模論,NIKE應該也算是小公司而已
我們來看NIKE怎麼操作這系列的行銷
首先,NIKE不斷強調:人的足部科學極度複雜,不亞於太空科學!
事實是:本質上就不是太空科學,說穿了就是一雙放了記錄器的鞋子
這種事情ADIDAS早就做過了
憑什麼NIKE就是能夠引起話題?重點就在於太空科學這件事
這是一句美國俗語: It's not rocket science 又不是火箭科學!
意指事情沒這麼複雜,不用如此認真
NIKE很聰明的反駁他,強調:沒錯,這就是太空科學!!
利用一句而熟能詳的俗語帶出他們所強調的重點,一開始就先成功一半了!
另外就是除了設計之外,玩材料也是重點之一
依照以往的常識,同一款式不同顏色的鞋子、衣服,通常材質跟設計都是一樣的
但是NIKE就是有辦法反其道而行
由我所貼的比較圖可以看出,明明是同一款式不同顏色的鞋子,偏偏就是長的不太一樣
撇開必須開模製造的鞋底與橡膠件除外,這個作法幾乎是不多花一毛錢(以NIKE的採購量,換材料還是可以壓到很低)
卻製造了:1.多變的系列形象 2.不同的版本差異
光是不同版本的差異就足夠讓鞋迷炒作、討論了!
NIKE可以這樣玩,小公司能沒辦法在需要模具的部分這樣搞
但是在布料跟剪裁等不需要多很多成本的地方製造些小細節的差異
卻是許多公司都可以做到的
如果能夠配合行銷與銷售策略應該會有不同的效果!
看看老貂光是年份不同跟細節的差異,就讓多少人為了收藏一台一台買…
其實事實是:當年的DAHON規模不大,每一批買進來的原物料常常都不一樣
用專業的角度看,這叫做原物料控管混亂…
殊不知卻造成了收藏的價值!
其實這些道理大家都懂,但是實際接觸到又是另外一種體悟
如何從有限的資源中變出花樣來?考驗設計師的功力
要怎麼設計才能讓產品可以百搭、百變、改不死!
還要能兼顧模組化、省工時、低成本的需求
一切都是需要經驗的累積…
很幸運的在小公司,我有機會從產品到色彩計畫、行銷…都接觸到
也許在工設的立場看,我的3D能力沒進步,但多接觸了市場面跟行銷的東西
讓我有不同的收穫,原本後面又打了一大段心情感想
後來決定放到另外一篇去比較適當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